慢性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的早期预警及治疗进展
慢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结局,患病率高,预后差,尽管心力衰竭治疗近30年已有很大进展,但是恶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猝死等)仍然是其主要死因之一,因此,如何早期发现具有猝死的高危患者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早期预警
心力衰竭时,心肌存在结构重构和电重构,其中包括2期平台期的延长导致心肌动作电位时程(APD)的延长,以及各层心肌细胞APD的延长时间不同,是心力衰竭时发生心律失常的主要电生理基础。那么这些在体表心电图上就反映为QT间期延长、QT离散度(QTd)增大、TaTe间期延长及T波电交替等。
QTd是指常规12导联心电图各导联QT间期变异程度,代表了心室肌复极不同步性和电不稳定的程度。各种原因导致的心室肌复极不均一性增加都可以引起QTd增加,许多研究表明QTd可作为预测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脏猝死的一项指标,对多种器质性心脏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脏猝死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另有研究结果显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QTd愈大,发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可能性就愈大,说明QTd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发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也有重要参考价值。但关于QTd对心力衰竭患者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的预测价值,仍有争议。
TaTe间期即T波顶峰后宽度(Tapex-Tend interval,TaTe interval)是指T波顶峰至T波终末的一段时期,代表了在绝大部分心室肌复极以后小部分心室肌之间复极的离散度,这个时期的离散度增加形成折返环后,由于此时已到心室复极晚期,绝大部分心室肌已恢复应激性,因此适时的兴奋可以通过已经恢复应激性的传导途径传入折返环引起折返激动,造成室性心律失常。此外,Yan等还提出TaTe间期能够反映心室透壁性复极的离散度,为反映心室肌跨壁离散度(TDR)的量化指标。在复极延迟的情况,如LQTS、心力衰竭中延长的TaTe间期常预示更大概率的室性心律失常,甚至TaTe间期的延长与高危的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有密切关系。
[1] [2] 下一页
24小时咨询热线:0311-85837835;微信号:19933007259;19933007258
上一条文章: 心肌活力饮对实验性扩张型心肌病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
下一条文章: 实例鉴别扩张型心肌病与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