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患儿巨大心脏1例
王仁平,吕志信,张敏,黄瑞霞,贾小青
(石家庄长城医院心内科,河北石家庄050035)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疗法;扩张型心肌病;巨大心脏;心肌活力饮
中图分类号:R54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5304(2007)05—0078—01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一种难治性心肌病,病因迄今不明,中外学者大多认为其发生、发展与持续性的病毒感染及由此导致的心肌自身免疫损伤、心肌纤维化有关。要根治心肌病,就必须解决心肌组织的持续性病毒感染,减轻心肌免疫损伤,改善心肌纤维化。目前,西医主要依据患者不同的症状及体征,在其能耐受的情况下,给予较大量保护心脏的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制剂可以对抗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等神经内分泌激素对心肌的毒害作用,减缓心肌细胞衰亡,阻止心肌纤维化的增生,以改善心脏功能。笔者在此基础上,曾结合中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患儿巨大心脏1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1 典型病例
患儿,男,11岁。因感冒后出现胸闷,活动时气短、呼吸困难l年余,于2003年9月17日就诊。入院时患儿面色萎黄,全心衰竭,端坐呼吸,颈静脉怒张,心左界至腋中线,肝肋下2cm。心脏彩超示:全心扩大,LV(左室前后径)86.6mm,EF(射血分数)14.3%;胸片示:心胸比例0.73。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IV级”。在强心、利尿、扩血管、β受体阻滞剂、ACEI等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心肌活力饮”联合治疗。1周后上述症状缓解,1个月后症状持续好转,右心房由62mm缩小为47mm,但左心室变化不大。2个月后,一般活动己无心慌、气短,睡眠、精神良好,彩超前后比较,二、三尖瓣及肺动脉瓣返流由重度变为轻度,左室轻度缩小。患儿出院后仍由医生指导治疗。3年后复查心脏彩超示:LV51mm,EF69%,心胸比例0.48。现患儿己无任何症状,上楼也无心慌、气短,身体长高、长胖。
2 讨论
中医学认为,本病与先天禀赋、特异体质、后天调摄失当及反复感染温热毒邪等因素有关。温热毒邪自口鼻入侵,由卫气而入营血,毒邪内伏,营血失和,毒留经脉,久而不除,内舍于心,致心络痹阻不通而成本病。毒邪贯穿于DCM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整个病理过程,最终因毒致瘀,因毒伤正。毒、瘀、虚是DCM的病因病机,三者相互促生,形成恶性循环,毒邪深伏,病势缠绵,病重难愈。笔者临证抓住这一病机,采用扶正解毒、化瘀解毒、利水解毒、除温解毒等方法,共同组成了解毒宁心、益气活血的基本方剂——心肌活力饮。方中以黄茂、黄连益气解毒为主药:丹参、牡丹皮、生地黄凉血活血;茯苓健脾宁心;连翘解毒清心。诸药合用,解毒祛邪而不伤正,补气而不留邪。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上述药物大多都有改善心肌收缩功能、调节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清除氧自由基、改善心肌纤维化、保护缺血缺氧和病毒感染的心肌、清除病毒持续感染等作用。临床实践还表明,心肌活力饮可减轻β受体阻滞剂早期的负性肌力作用。上述中西结合治疗不仅能持久改善心脏功能,同时可使90%患者心脏有不同程度的缩小,10%患者心脏可缩小到正常大小。但应注意的是,患者必须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休养,坚持用药,才能有更好的治疗效果。